买方视角:衍生品市场的未来与挑战

    2019-04-04 10:02:14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衍生品 发展

    作者 | 孙东宁

    整理人 | 小兼

    来源 | 财视中国


    衍生品最主要的是两大用途:第一是定价风险,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可以用产品工具进行定价;第二是分解风险,一个产品可能蕴含着多种风险,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定价的方式,把一个持仓组合中蕴含的所有风险分解到基本工具中。
     
    我回国后在平安基金从事衍生品投资和量化投资方面的工作。在应用中,现在主要能用的,其一是用股指期货做一些量化对冲,由于股指期货在国内受限比较严重,业务开展有一定困难。但随着中金所对股指期货进一步开放,流动性有所提升,负基差的现象也正在改善,所以未来这个方向会有更好的发展。

    衍生品要发展起来,首先要有良好的制度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好的参与者。

    在国内,做量化投资的人多数用股指期货进行量化对冲,即选一篮子股票,通过一些有效的量化手段来使策略稳定地超过某个指数,如中证500指数,超出这个指数后,就会希望把指数本身的风险对冲掉,获得绝对收益。
     
    由于市场流动性不足,缺少对手盘,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还是以对冲风险为主,市场需求就比较单向化,单向化的结果,大家都想卖的话自然就是贱卖,最后股指期货大大低于股指的水平,造成贴水,使我们在应用中比较困难。
     
    还有一种衍生品叫做信贷衍生品,在国内市场上也没有发展起来。现在债务压力比较大,2018年债务爆雷也较多,市场非常需要一种衍生品来对冲掉信贷违约风险。国内几年前推出过CRM,后来改进为CES,但在中国市场一直没能做起来。
     
    第一个原因是在过去的中国市场上有隐含的刚性兑付,违约不是实质性发生,所以大家没有用衍生品对冲违约风险的需求;
     
    第二个原因,产品有所欠缺,中国的CRM与国际通行的CDS相比,在产品设计、信用保护上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要让衍生品在市场上真正流通起来,需要各方的参与。

    美国衍生品市场有一个重要的机制叫做“做市商机制”,需求方和产品提供方不是自己去询价撮合,而是有专门的坐市商根据投资上的差异来做内部风险的对冲,提供了非常好的流动性。中国市场也开始着手建立坐市商机制。目前总体来说,CDS本身量比较小,坐市商也不活跃,在不活跃的情况下买卖价差非常大,价格发现、风险对冲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衍生品的定价问题,实际上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价格是否合理,与市场的整体需求和对风险的看法有很大的关系。在华尔街,坐市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合理的模型,用模型来定价,同样也用模型来进行风险分解。

    其实很多时候报价不是完全由卖方决定,而是买方决定的。现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对投机盘的限制,使得买家几乎都是以套保作为主要需求,另一方的投机方减少,造成价格基本上是单向的买空需求为主,最后发生严重偏离。美国玩家多、交易比较自由,一旦出现价格明显偏离合理价格的情况,套利的人就会进来,不合理的价格很快就会抹平。
     
    要想消除定价的不合理性,主要还是在市场各种需求对衍生品的利用上,不管是买方还是投机盘,最后完善起来才会给市场带来真正的流动性和合理的报价。

    现在中国市场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衍生品的品类,首先是股票的衍生品,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以及未来可能推出的个股期权,希望能够尽快推出、完善;
     
    第二,利率衍生品,包括期货、互换,希望利率期权能早点落地;
     
    第三,希望信贷违约产品早一点落地,真正实现价格风险、定价和对冲风险的功能。
     
    此外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比如做市商制度,如果能建立起来、让市场的流动性起来,将有助于市场整体的发展。


    声明:本文来自于由财视中国主办的“第二届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论坛”上的嘉宾发言,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财视中国及其他任何机构的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财视中国


    责任编辑:竹溪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