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浦鹏举:养老金“油尽灯枯”?开拓养老目标基金市场或能打开新局面

    2019-07-25 09:17:26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养老目标基金


    嘉宾简介:李娜,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硕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处长,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持续职业发展设计委员会成员。

    浦鹏举,天弘基金养老金产品市场部总经理,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慈善资产管理论坛副秘书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4月份发布的“养老金结余将在2035年耗尽”结论,瞬间点燃了民众对养老金可持续能力的怀疑与焦虑。老龄化的客观事实及制度设计不足造成的历史欠账,使得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在迅速扩大。



    我国有13亿人口,大约在2030年到2050年会达到养老的高峰甚至高原期,养老需求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目前,虽然有大量金融机构愿意提供养老供给,但大家面对的一大问题是盈亏平衡,这个目标短期内难以达到,需要全市场努力解决。


    我国的养老金投资市场,整体仍属于投入期:我国1997年进行了养老金改革,2005年开始投资,但在发展变迁中,由于企业年金的各类投管人、托管人及受托人整体规模小且分散。


    而从对全球养老基金的研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储备相当充足。全球前5大养老金以0支柱和1支柱为主——0支柱指储备基金,1支柱是国家强制个人缴费所形成的结余。

    日本、挪威超过1万亿美元,韩国、加拿大CPPIB与我们全国社保基金的资产规模差不多。但如果考虑到人均,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挪威养老储备基金的规模是中国的2.5倍左右,其人口520万,而中国的人口是挪威的250倍,如果中国居民在国家的账上每位有1000元的储备,挪威就相当于每人有62万。

    美国1974年就建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到2017年底,美国养老金三支柱积累的资产规模达到29万亿美元,其中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规模近9万亿美元,超过养老金整体规模的30%。

    国外养老体系中值得被借鉴的经验

    第一,要建立个人养老金。它是一种享受国家税优、个人出资建立的账户型养老金计划,即每个人建立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国家基于一定的税收优惠额度。进入这样一个账户后,每个人都有投资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风险特征的产品。个人养老金有很多优点,一是比较透明,自己持有的资产结构较清晰,二是监管灵活,三是便于携带。此外,想把个人账户做成个人资产配置的载体,未来要重点引入智能投顾。个人养老金账户是个人养老金资产配置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做到为每个人画像,进而在提供资产配置计划时实现千人千面。

    第二,默认选择。默认选择是美国2006年的养老金法案里提到的核心观点,其一是自动加入,即不再是申请加入,如果不做任何表示就会自动加入,这极大地提高了养老金计划的加入率。二是默认选择,雇主给员工推荐一些产品,如果不自行选择,就会自动配置,当然,通过养老金法案免除了雇主的受托责任。

    实行默认选择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平时比较忙碌,也不太懂得资产配置,资金进入账户后经常会忘记配置,导致资金搁置在流动性资产大类,无法享受长期收益。另外,很多接近退休的人往往把资产配置到权益类较高的产品上,默认选择则会推出更适合个人风险特征的产品。

    第三,长期投资。长期来看,养老金要战胜通胀,因此想获得较好的养老保障一定要坚持长期投资、参与权益投资。在美国,养老金之所以成为机构投资者,个人可以通过购买被动指数基金或智能投顾进行投资,是因为当地资本市场长期向上,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以前波动性比较大,但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和退出机制的建立,未来一定会呈现长期向上的趋势。

    第四,打通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金和第三支柱。如果个人离开原企业,可以把原来私人养老金里的资产转到个人养老金计划,形成一个整体。

    第五,则是金融科技。现在全球的养老金都谈到了机器人、智能投顾,笔者发现智能投顾其实更多是2B端而不是2C端。智能投顾技术可以用于专职的养老金投资顾问甚至养老投资顾问,而专业的养老投资顾问能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把社会的供给和需求有效地衔接起来,进而成为国家转型的重要力量。

    我国养老体系的顶层设计

    我国1991年提出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这一养老金体系主要借鉴了世界银行的模式,三支柱也向西方国家、尤其是向美国借鉴了很多。


    2018年2月,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成立了项目组,积极研究顶层方案;去年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也策划了一项重要课题——建立中国特色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对未来三支柱的覆盖范围、税收政策、管理平台、产品范围、运行监管等进行了探讨,给下一步的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18年4月,国家五部门推出了关于税收延性商业养老保险的办法,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个人养老税延试点。一年之后,需要按照规定扩大试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地域,从现在试点的三个省市扩大到其他地方;二是扩大投资产品,目前三个试点地区只能购买参与试点的寿险公司或养老保险公司推出的ABC三款产品,未来投资范围可能扩大到公募基金。

    此外,尽管暂行的办法里规定了缴费比例、加入流程和方式等,当前也取得了良好进展,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优化,比如税收起征点提高后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目前通过企业代扣代缴的加入流程如何进一步简化。其实后者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觉得加入的程序很复杂,积极性就会降低。

    从证监会的角度看,产品也要为未来扩大试点做好准备。日前证监会设立了养老目标基金,截至4月16日,共有59只产品获批,从产品的供给看,为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支持。


    充分利用市场,扩大养老产品选择面,比如对冲基金等,才能在目前缴费人数比例不断下降的局面下,减少资金缺口所带来的养老压力。



    声明:本文由财视中国主办的“HED峰会2019”上的嘉宾发言综合整理而成,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财视中国

    责任编辑:陈小橙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