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alpha还是beta?百亿量化私募数量首超主观!

    2025-08-12 17:01:14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量化私募

    2025年量化投资热度大涨,私募量化规模呈现井喷之势。截至2025年8月的最新数据显示,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超过40家,这是历史上首次超过主观百亿级私募的数量。7月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数量达到1298只,环比大增18%,创下近27个月新高。而备案量前十的私募机构清一色为百亿量化巨头,量化私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


    就在市场热情高涨之际,多家头部量化私募却纷纷调整募集节奏采取限购措施。百亿量化私募衍复投资关闭所有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万得小市值概念指数增强产品的新客户申购。无独有偶,宽德投资也于同期全渠道进行封盘。


    面对汹涌的资金浪潮,量化基金管理人缘何给市场“泼冷水”?量化私募的黄金时代是否已经来临?站在量化私募行业新的十字路口,我们如何看待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量化私募的黄金时代来了?


    私募行业正迎来一场量化投资的盛宴。截至2025年7月底,百亿级私募数量达到90家,其中百亿级量化私募占据44席,占比48.49%,历史上首次超过39家百亿级主观私募。今年以来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量同比激增逾60%,仅7月份就有1298只新产品备案,环比增长18%。


    市场结构红利、流动性支持与技术迭代的共振,构成了量化策略高歌猛进的核心驱动力。中小盘股成为量化策略的沃土。今年以来,行业加速轮动,中小盘股持续的活跃交易与较高的换手率,为擅长捕捉微观价格波动的量化模型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机会。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则保障了策略执行的顺畅,降低了冲击成本。技术的飞速跃进则是量化爆发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因子挖掘、组合优化乃至交易执行环节的深度应用,正不断拓宽策略的边界与效率。头部机构正在算力投入上加倍投入。


    业绩驱动下,量化私募的规模正经历一轮快速扩张。近期,微观博易、蒙玺投资、千衍投资等跻身百亿量化私募行列,千象资产、聚宽投资、锐天投资等也重返“百亿俱乐部”。


    截至7月底,百亿级私募数量为90家,其中百亿级量化私募达44家,占到总量的48.49%,而百亿级主观私募为39家,占比43.33%。


    在7月的百亿级私募阵营变动中,3家主观私募退出百亿阵营,同时2家量化私募新晋或重回百亿阵营,量化与主观策略的力量对比继续倾斜。


    狂欢中的理性声音


    面对汹涌而来的资金,不少量化管理人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克制。多家机构不约而同选择主动限购,为市场热情降温。业内分析,量化私募限购不仅是为保证策略有效性,防止规模快速膨胀摊薄收益,也是为投资者高涨情绪降温,引导理性投资。


    风险控制前置是当下量化私募行业新共识。受2024年初市场风格切换导致产品大幅回撤影响,多家私募倾向于风控前置。据报道,某家百亿私募在经历2024年2月被交易所暂停交易事件后,进行了全面的风控体系重构,将风控规则全流程“内置化”。“从策略设计阶段就嵌入量化风控参数,交易系统设置涨跌停报单的硬约束,形成‘策略+系统双重防线’”。


    面对量化私募的火爆行情,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声呼吁投资者冷静。据报道,某私募明确表示:“投资者应谨慎参与交易,尽可能在市场波动中的低点申购产品,切勿盲目追高。”


    业内某私募基金经理提醒投资者:“超额收益具有一定周期性,随着市场资金涌入,收益也会呈现均值回归的特点。”


    站在量化分化的十字路口


    尽管量化私募行业迎来高光时刻,但潜在挑战仍不容忽视。


    面对未来潜在的同质化质疑,量化行业正通过技术升维与策略革新开辟新路。量化私募正在积极“招兵买马”,扩充团队。AI实验室成为头部机构标配,九坤、蒙玺等超10家百亿私募建立专项团队。鸣石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顶尖科学家以推动其“创世纪AI实验室”项目。九坤投资则构建了涵盖数据清洗与算法优化的全链条实验室,据称算力资源的积累可与科技巨头相媲美。宽德投资则独立孵化了“智能学习实验室”,宣称要开发一款不局限于金融的通用型AI助手。AI技术正在全流程重构量化私募行业。


    可以预见,未来量化行业内部的分化将持续加速。随着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的算力投入拉大,技术代差是否会带来马太效应?目前答案还尚待观察。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站在量化分化的十字路口上,这场静默的竞赛正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智慧和定力。喧嚣之后,唯有兼具实力与定力的机构,方能行稳致远。


    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责任编辑:Rachael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