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升级,我国该如何积极应对?

    2019-05-17 14:33:13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贸易摩擦 关税 经济发展 综合竞争力

    文 | 刘学智   
    来源 | 领遇   

    【作者简介】刘学智,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交行金融学院兼职培训师、优秀教育培训工作者,新浪财经《学智观察》专栏作者,网易研究局专栏作者、中国国际广播特约评论员、今日头条号大V“学之智经济”。长期接受CCTV-News、东方卫视、凤凰卫视、香港卫视、新华社、第一财经、环球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大公报、路透社等媒体采访,在各类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美国决再次加征关税,并威胁对剩下的全部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新阶段,并且有有进一步蔓延的风险。通过分析,加征关税对我国经济的短期静态直接冲击有限。


    随着时间推移,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将较为深远。以上个世纪美日贸易摩擦为鉴,我们需要坚持“三不原则”,重点在于尽快推动中国内部经济改革。




    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新阶段,有进一步蔓延的风险


    5月初,美国决定对2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威胁对另外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5月13日,我国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的公告》,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经历了4个多月的协商之后,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再起,升级到新的阶段。


    目前来看,可以把2018年初到今年4月末看做中美贸易摩擦的第一阶段。在这期间,美国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以及2000亿美元征收10%的关税;中国对美国60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5%-25%的关税。


    从今年5月起,中美贸易摩擦进入第二阶段,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增加到25%,提升了15%;中国恢复2018年8月3日的征税举措,600 亿美元美国商品中部分提高关税。


    相对于美国关税制裁力度,中国的反制可谓软绵无力。毕竟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多、进口少,贸易项下可用的“武器”相对较弱,这也没办法。


    由于美国计划对另外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也就是对全部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并正在研究制定征税细则,这意味着未来中美贸易摩擦有进一步上升到第三阶段的可能。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摩擦和分歧难以避免。


    未来中美贸易摩擦打打谈谈可能成为常态,在谈判中制裁、在制裁中谈判。如果未来双边摩擦进一步升级,也就是进入第四阶段,可能将会超出贸易范畴,美国也许将从金融、科技、政治、军事等领域全方位遏制中国崛起。


    近期已经有部分动作,例如2019年麻省理工学院招生竟没有一名中国大陆学生;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台湾保证法”,注意是全票通过。也许未来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兴、华为等少数企业,或许是整个产业的压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之间的博弈是个长期过程。即便这次贸易纠纷得以平息,美国全力遏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意图不会改变,中美摩擦可能会持续不断。


    整体而言,中美贸易争端再次趋于恶化,但双边谈判大门并未关闭。无论多大的分析,最终都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因而要提升谈判能力,在守住原则性底线的前提下争取更好的协议。

    对我国经济的短期静态直接冲击有限


    贸易就是做生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贩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就促成了国际贸易。


    在静态分析下,美国加征关税实际上就是美国从买卖生意中抽油水,提升了交易成本。这样的成本负担可能会转移给售卖者,也可能转移给购买者。一方面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受损,另一方面也会让美国消费者受损失,带来物价上涨压力。


    假定出口价格完全向上转嫁,也就是假设美国抽油水的成本全部由中国来承担,根据美国提升15%关税测算,2000亿美元商品将新增300亿美元的关税(第一阶段增收关税325亿美元,合计625亿美元)。


    假定这部分出口商品对美国具有完全替代性,也就是对美出口损失为300亿美元,对美出口增速将下降6.3个百分点,我国全部出口增速将因此下降1.2个百分点左右。今年1-4月对美国出口增速为-9.7%,意味着未来出口增速可能下降到-16%左右。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在0.2个百分点左右(加上第一阶段合计0.35个百分点左右)。


    如果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到第三阶段,也就是美国对全部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中国出口带来的损失将增加750亿美元左右,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在0.35个百分点左右(加上第一、二阶段合计0.65个百分点左右)。


    通过以上静态分析,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冲击基本可以承受。在其他需求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当前第二阶段关税环境我国2019年经济增速预计为6.2%;如果关税环境进入第三阶段,经济增速可能下降到5.85%。


    考虑到国内宏观政策逐渐释放带动内需改善,基建投资逐渐加快,减税降费力度加大,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增强,全年经济增速保持在6%以上的压力不大。

    对经济运行的长期动态深远影响值得警惕


    除了短期静态直接冲击以外,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出口和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将波及到多个方面。从动态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难以定量测定,只能做定向判断,带来的深远影响势必会远远大于直接冲击。


    一是对制造业冲击较明显。


    根据我国对美出口结构,预计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纺织品、家具家电、化工产品、橡胶和塑料制品、机电产品、计算机及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制造业等。


    相关领域的生产和投资预期减弱,可能放缓,并影响到第一产业和服务业需求,波及到内需减弱。


    二是导致就业压力加大。


    如果贸易摩擦难以降温,与出口紧密相关的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将减弱。经过测算,在当前第二阶段情景下可能影响70万人就业,如果升级到第三阶段可能影响100万人以上。当前我们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就业是近两年最重要工作,外需减弱的情况下有必要扩大内需增加就业。


    三是对物价的影响。


    短期来看对物价带来推升的影响。根据我国消费结构,针对美国进口大豆等农产品加征关税对国内CPI的最终影响程度大致为0.1-0.2个百分点,应该说整体的影响并不大。


    从长期来看,贸易摩擦对物价的影响可能不是抬升CPI,而是需求减弱导致物价下行。如果出口受阻,必将导致生产企业产品积压,对上游原材料需求也将随之减少,加重整个产业链的产能过剩压力,导致供过于求,导致通缩的可能。


    四是产业价值链加快转移。


    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减少对中国的进口,转而加大从中国台湾、越南等地区和国家的进口。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监测,一季度美国从中国内地的进口下降了13.5%,而从越南进口增加了37.2%, 从中国台湾进口增加了19.3%;从中国进口的电冰箱下降了24.1%,而从韩国和墨西哥则增长了32%;中国进口的轮胎下降了28.6%,而从越南增加了141.7%。


    近几年我国沿海省份生产企业已经向海外转移,中美贸易摩擦将导致产业价值链向外转移加快,导致传统经济增长动能加速减弱。如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提升缓慢,新动能难以形成,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

    参考美日贸易摩擦,我们要坚持“三不原则” 


    美国以贸易为由挑起争端不是第一次,可谓屡试不爽。以美日贸易摩擦为例,从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二战后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并高速增长,1960年代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此同时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20世纪6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主要围绕纺织轻工产品展开,涉及棉织品、鞋、玩具等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70年代,摩擦领域扩大到家电、录像机、船舶、半导体等,核心在于技术密集型产品。


    80年代,美日摩擦全面升级,争端焦点在于汽车、电子产品、金融服务、投资、商业惯例等方面,升级到高技术领域、服务业和制度层面。


    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推移美日摩擦并没有缓解,在压力下日本产业升级持续推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上升到高技术产业。后来,由于“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房地产泡沫被挤爆,人口老龄化带来内需不足,国土面积限制了发展纵深,导致日本经济停滞。


    从美日经贸谈判的结果来看,我们需要坚持守住底线、防住风险的“三不原则”。


    第一,不以完全贸易平衡为目标。


    美方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大幅削减对美贸易顺差,以此达到贸易平衡,这必将影响国内产业稳定并带来就业压力。要清楚认识到,所谓贸易平衡只是美国打压我们的一个手段。


    美国的贸易不平衡是当前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制造成的,美国向全球发美元和兜售国债,必须要到其他国家购买商品,美国势必保持贸易逆差,除非美国愿意免费送美元给其他国家。即便把中国的贸易顺差打压下来,也会有其他国家成为美国的贸易顺差国,比如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第二,不以人民币大幅升值为代价。


    与当年的日本一样,我国资产价格高企,如果放任人民币大幅升值,势必会带来很大风险。如果汇率大幅升值,不但可能挤破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泡沫,还将加速提升国内生产成本,包括地价、劳动力以及其他要素资源成本,导致未富先衰。


    当然,近几年我们担心的可能并不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带来资金流出风险。竭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非常重要。


    第三,不以遏制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底线。


    隐藏在贸易谈判背后的根本目的是遏制中国崛起,重点在于遏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长期贸易摩擦重点领域很可能更多地分布在战略性行业,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而与美国产业形成竞争的领域,涉及信息技术、高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


    美国在这方面的力度其实比单纯压顺差的力度更大,并已经付诸实施,比如制裁中国高技术企业、对44家中国企事业单位实施技术封锁、限制中国理工科留学生等,在贸易谈判中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压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此,我们要守住发展的底线,面对压力迎难而上。

    向内寻找突破,尽快推动经济改革


    从美日贸易争端中我们看到,产业升级不能停步,技术提升需要持续。虽然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增长停滞,但日本高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人均收入水平处于全球前列。


    目前我们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产业升级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保持发展定力。与当时的日本相比,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发展纵深很大,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空间很大,对未来发展需要充满信心。


    一是经济发展从外向型转为内向型。


    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出口国,继续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国内需求难以满足,存在大量消费外流,通过旅游和代购形式到境外购买商品。因此,我国要加快从外需拉动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一方面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优化供给结构改革,从满足海外需求向满足国内需求转型。


    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高新技术创新,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入创新创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对于创新发展,最大问题并不在于外部封锁,更多的是要解决内部发展模式的问题,要从重资产、轻技术向轻资产、重技术转型。降低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让企业原意加大科研投入,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是全面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中国过去几十年取得的发展成就,起始于上一轮改革开放。现在到了改革深水区,开放探索区,要继续向前推进。改革上,行政体制改革、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国企改革等方面都有较大空间。


    开放上,服务业对外开放、市场准入限制等开放空间也有很大。通过新一轮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是加快贸易结构调整。


    我们要逐渐降低对少部分国家过高的出口依存度,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市场多元、区域与产业结构平衡的贸易新格局。


    过去我们更多地重视货物贸易而轻视服务贸易,在货物贸易创造大量顺差的同时,2010年之后服务贸易逆差快速增长。未来政策重点应该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更加注重服务性产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提升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小亦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