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日本折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9-01-02 00:00:00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中美贸易冲突 广场协议 日美贸易摩擦



    文 | 古书生 
    来源 | 领遇APP 

    【作者简介】古书生,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 MBA。曾经在基金、证券、私募等行业工作,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工作超过 10 年。



    中美贸易冲突没有经验可循,著名的案例都来自其他国家,最值得借鉴的是80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广场协议及日本政府应对的经验和教训。



    二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不得不接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的统治。7年中,联合国不断改造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儒家文化和西方思维的融合,带来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日本GDP的年平均增速接近17%;70年代,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2%;80年代下降到6%左右。

    7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对外贸易及开放政策上,日本采取与中国相似的策略,长期以保护国内初期产业为由,推迟资本市场的开放。这种贸易体制,使日本成为对外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盈余国。

    日本政府持有巨量的外汇储备,大肆购买美国国债,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GDP世界第二、巨额贸易盈余、巨量外汇储备、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美国方面,1979-1980 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输入性通货膨胀异常严重。为了治理通胀,美联储连续三次提高基准利率,导致美元大幅升值。美元升值打击了美国制造业及其出口,一方面,美国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另一方面美国贸易逆差剧增。

    为弥补贸易逆差,美国吸引大量外资,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财政方面,美国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发巨额赤字。“民粹”总统里根从 1982 年下半年起实行扩大赤字的财政政策,执政5年赤字开支就达到 8100 多亿美元,远超从1789年到 1980年间财政赤字的总和。

    内外交困之下,美国把目光投向了贸易逆差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并最终选择了日本作为突破口。

    日本强劲的经济增长给美国带来空前的压力。日本产品竞争力强,抢占了美国本土产品的市场。美国工人失业,贸易逆差不断拉大,极端时候,来自日本的贸易逆差每4年就翻一倍。以1985年为例,来自日本的贸易逆差占到了美国总逆差的40%。如果解决了来自日本的贸易失衡问题,美国的贸易逆差就能缩减40%,因此,日本理所当然成了被“治理”的对象。

    贸易逆差剧增、“民粹”总统上台、拿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开刀……历史就是这么惊人地相似。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办会议并签署“广场协议”。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引导美元对这些国家的货币有序贬值,,实现美元的“软着陆”,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问题。

    签署协议后,三个月里,日元升值20%;三年里,日元升值一倍。

    为了防止日元升值造成经济增长失速,日本央行决定采取低利率的政策,连续5次下调利率。1985 年9月至1987 年3月,1.5年时间,利率从5%直线下调到2.5%,并在其后2年多的时间里维持此低利率。

    为了防止升值导致国内通缩,日本央行大肆投放货币,造成流动性泛滥。

    超低的利率和过多的流动性,催生了资产价格的泡沫,日本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

    1986年1月,日本股市进入牛市。1989年底,日经指数涨到39000点,四年时间上涨了3倍。东京交易所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60倍,总市值超过了纽约交易所。

    1985年至1990年,日本全国商业用地价格上涨1倍,住宅用地上涨0.6倍;东京商业用地价格上涨3.4倍,住宅用地上涨2.5倍。巅峰时期,大东京区域的地价相当于全美国的土地价格。

    为了治理巨幅通胀和资产大泡沫,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

    一,高利率打压通胀。1989年5月,央行一次性把利率从2.5%上调到3.25%,之后4次上调,于1990年8月达到6%。1.25年时间,利率从2.5%上窜到6%。

    二,紧缩信贷以刺破资产泡沫。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日本大藏省于1990年开始控制房地产的信贷总量。为了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大藏省要求商业银行把自有资本的比例提高到8%。银行此前受政府保护而忽视其自有资本,导致比例都很低。为了满足8%的要求,银行不得不停贷、断贷、抽贷,大幅度缩减信贷规模。一瞬间,泛滥的流动性消失得无影无踪。

    紧缩措施实施后,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一蹶不振。

    90年代的日本,只能用惨烈二字形容。

    1990年日经225指数以24000点收盘,跌去15000点,1年时间下跌38%。之后近30年,日本股市再也没有回到以前的高点。

    1993年,日本GDP增长率为0.17%。经过几年的短暂回升后,干脆变为负值。

    企业破产潮爆发,日本失业率迅速飙升,从1991年的2.1%蹿升到了1999年的4.7%。

    日本陷入了二战后最长的不景气状态。迄今为止,日本经历了失落的十年、二十年。如果接下来的2年不出意外,日本将经历失落的三十年。

    广场协议与日元升值后,日本折戟。

    有人说,广场协议是美国给日本设置的一个阴谋,以日本的全面衰退换来换取美国赤字的减少。国人不乏阴谋论的想象,但阴谋论无法说明真相。广场协议开始后的5年,日本经济如日中天,何解?广场协议后,马克同样大幅升值40%,德国经济却没有受到影响,何解?美国贸易逆差基本没有变化,何解?美国财政赤字继续存在,何解?广场协议后2年(1987年),上述5国再次聚会,承认广场协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美国也不再强迫日元等4国货币升值,何解?所以,阴谋论归阴谋论,真相是真相。

    笔者认为,日本折戟,美国只是导火索,更多要怪日本政府应对失策。



    广场协议与日本折戟,至少有以下五点可供借鉴:

    1,美国相当霸道,这是我们要认清的现实,不可以心存侥幸。1985年,当出现内外赤字的时候,美国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想办法把祸水引到日本等国身上。2008年,金融危机时,为了拯救自己,美国坐在飞机上撒钞票,不惜在全球输出其通货膨胀。2018年,为了应对贸易赤字,美国把矛头对准了中国。这就是美国。

    2,日本央行应对失策,货币泛滥,利率上蹿下跳。1.5年时间,利率从5%直线下调到2.5%;1.25年时间,利率从2.5%上窜到6%。在整理这些资料时,我以为看错数据了,反复计算了几遍,确认这是事实。试问,哪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经得起这种折腾?

    反观德国,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有意忽略汇率升值带来的经济压力,重点关注国内物价稳定。结果,德国的经济和技术非但不受影响,反而进一步发展,工业智能化引领全球。30年后,德国工业4.0项目是全球企业最喜欢的并购标的。

    所以,货币政策一定要独立。

    3,政府救助要慎重,一定要分清楚哪些值得救助,哪些不值得,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1985年,为了不造成失业,日本救助了就业人数较多但属于落后产能的僵尸企业,例如钢铁业和造船业。这种救助的结果是,一,耗费了大量资金,资金无处可去,最终吹大了资产泡沫;二,当危机来临时,反而造成了大面积失业;三,给僵尸企业输血过多,压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吸取教训后,日本政府采取了新的救助计划。新的方案不再关注企业,而是救助员工,并转变其从事的行业:给待业人员培训新技术,让他们转到新的行业,逐步把落后行业过渡为能够增长的新兴行业。

    4,警惕贸易摩擦转为金融战。今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启,很多“砖家”建言,加速人民币贬值,美国加征多少,我们就贬多少。美国真的那么笨吗?特朗普真的看不懂吗?如果真的这么做,贸易战就无休无止了。一旦扩大到金融领域,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针对“砖家”言论,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于2018年4月发表《中美不能从贸易战打到金融战》一文,“我们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不能从贸易摩擦打到金融战。……通过贬值促进出口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5,外压有利于国内改革,而改革有利于经济增长。战败后的日本被联合国的统治,外压之下,政治经济体制加速改革。改革后,日本迎来了30年的经济腾飞。

    2014年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停滞。兜兜转转4年间,所有工作都有序开展,唯一停留在原地的,就是国有企业改革。

    2018年,在中美贸易战、经济增速下滑等内忧外患巨大压力下,国有企业改革重新出发。12月,新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出炉,本批次共11家。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重新出发。新一轮国企改革释放的生产力红利,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领遇对文章内容不具任何立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任编辑:小蒹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