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了,这部“伪共享 真租赁”的宫斗剧终于要结尾了

    2019-01-09 17:20:03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共享单车 租赁


    文 | 小蒹

    责任编辑 | 小蒹

        

    2019伊始,小黄车的用户仍在排队等待退押金,相比之下,深陷押金风波的另一家共享企业——“途歌”的用户就剽悍多了:

      

     


    12日一早,途歌CEO王利峰在北京朝阳区被维权用户围堵,双方均报警求助,随后王利峰与部分用户被带至派出所进行调解,但协商了8小时左右未出结果。据悉,截至13日凌晨,王利峰及部分用户仍逗留在派出所。

     

    什么时候出结果小编不知道,只知道如今的途歌处在“黄”的边缘~

     

    从去年的小鸣单车、小蓝单车到近期的ofo、途歌,共享企业接连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最鼎盛的时候,一家企业就有多名大佬争着投资,不想才过了两三年,市场上空余一地鸡毛。

     

    因此大众感慨:共享经济”的冬天来了。

     

    有业内人指出,共享企业进入寒冬的原因之一在于共享经济出了问题。

     

    而小编认为其实不然:小鸣、ofo、途歌以及目前正常运营的摩拜,它们根本就不是共享经济。

     

    先看共享的定义。根据百度百科,“共享经济”的概念是整合线下的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平台与他人共享,进而获得收入。这一过程中没有产生额外负担,真正称得上“环境友好型经济”。

     

    再看当前共享汽车、单车的基本模式,以途歌为例:

     

    用户首先用手机下载途歌APP、注册,支付1500元押金。

     

    使用时,用APP预约附近的途歌共享汽车、驾驶,到达目的地后还车,根据公里数时长付费,如果发现汽油不足还可以用车上的加油卡到中石化加油站“免费”加油。

     

    整个过程中,用户只需要付押金和租车费用(油费包含在租车费用中),驾驶的车辆由平台途歌提供。

     

    这一模式直接暴露了途歌的本质:租赁。其一,平台提供的汽车是途歌特意生产/添置的新车,并不是整合线下已有的汽车,不符合共享的概念;其二,不算押金,用户支付的费用是按照使用的时长付费,属于“分时租赁”

     

    类似地,小鸣、ofo、摩拜、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也都是自行生产/购置大量新设备投放到社会平台,名为“共享”,实为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真租赁”。

     

    但租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问题,例如在我国运营数十年依旧不衰的出租车,还有发展得如火如荼的航运、飞机租赁,甚至已经出现的商用火箭租赁等。

     

    以飞机租赁为例,财视中国研究院根据市场数据统计,中国飞机租赁公司(01848.HK2018年上半年总营收16.12亿港元,同比增长28.1%净利润3.08亿港元,同比增长23.8%,其总营收从2013年的6.87亿港元增长到2017年的28.92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31%;中银航空租赁(02588.HK2018年上半年总营收8.2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税后净利润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总营收从2013年的9.19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4.0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也就是说,按照常规的租赁模式,目前绝大部分的共享经济企业一样可以发展得很好。

     

    途歌、ofo们之所以会“凉凉”,就在于这些企业完全希望用共享经济的思维去融资而从事租赁业务的商业模式本身出了问题。

     

    上文提到,“共享”是整合闲置资源,即运营的汽车、单车是社会上已经存在的,不涉及生产成本,收费标准定得低一些无妨;但途歌、ofo生产了大量新车,因此收费时必须考虑生产成本,应适当提高租赁的价格,恰恰相反,这些企业却采用了免费或者极低的收费来获客,从而造成了极高的运营成本无法被覆盖。一旦投资人终止投资,这样的伪共享模式就不能持续。

     

    让我们来看看共享单车/汽车的收费到底低得多可怜。为方便计算,以单车为例:

     

    按照每辆700元、每小时1元计算,一辆单车需要骑满700个小时,但一次骑行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如此一来,一辆单车使用上千次才能收回生产成本,but,早在使用到这个次数之前,这辆车就已经被淘汰了。 


     


    此外,还要考虑运营成本、意外以及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推出的各种优惠券,所以1/小时的收费标准……身为“伪共享”却做着“真共享”的事,崩溃就成了必然。

     

    所以,途歌、ofo等企业失败是因为“伪共享”,而不是共享经济本身出了问题。真正的共享经济是可以做好的。事实上,在“共享”这个概念走红之前,“共享经济”早已存在于生活中:

     

    比如传统健身房里可多人共用的健身卡。相比当前新兴的“共享健身房”,这类健身卡更贴近“共享”的含义,因为共享健身房和里面的健身器械都是新添置的,使用时仍是一人一码,共享的只是健身器械。不过共享健身房也有优势:一是可以随时健身,二是按时付费,比传统年卡划算。所以小编以为,不妨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与其新建共享健身房,不如建立“共享健身卡”,想要健身的人到平台租用健身卡,健身之后,再根据健身项目、时长付费(只是简单构想,真正落实还需要考虑监管、器械维护等问题)。





    还有滴滴顺风车,虽无共享之名,但它是实实在在的“共享”:车辆是私家车,滴滴只是把已有的车辆整合起来,在网上发布信息,按需调度。虽然因为安全事故下线了,但不可否认,在安全问题爆发之前,滴滴顺风车发展得相当成功。我们也相信未来的顺风车业务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这是国内情况,国外则有更成功的案例:Airbnb(爱彼迎)。尽管在简介中,Airbnb是一个“旅行房屋租赁社区”,但实际上与顺风车相似,用于租赁的公寓别墅或者树屋、海景房之类的特色民宿都是有房东的,换言之,Airbnb相当于用租赁的方式实现了房屋共享。至于业绩,Airbnb2017127日实现盈利,营业额增长超过80%,并跻身于《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


     


    不难看到,真正的共享是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已有资源,不给地球增加额外负担,实乃环境友好型经济。

     

    除了上述种种,还有一种大家不太容易想到、但已悄然走进生活的共享——

     

    共享坟墓

     

    顾名思义,就是与其他逝者共享一块墓地。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传统观念里,墓地乃神圣之地,怎么能被非亲非故的人打扰呢?在儒家文化、孝道理念根深蒂固的中国,这尤其让人难以接受。

     

    然而,墓地会占用土地,一来对环境不友好,二来,可用于墓葬的土地总归是有限的。

     

    我们的邻国日本早已面临墓葬土地压力:由于高龄化社会加剧发展,坟墓用地面积与死亡人口数目的比例开始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坟墓”应运而生。目前,东京都荒川区町屋光明寺的住持大洞龙德已开辟出1500个共享墓地,1个墓地最多可以由6个人共享。

     

    考虑到日本也是受儒家观念影响深刻的国家,传统上重视厚葬、坟墓风水,与我国相似,

     

    所以未来,随着真正的共享经济时代到来,共享坟墓也许真的会成为常态。

     

    共享经济之所以称之为新经济完全是因为其绿色金融的实质,这样的经济充分考虑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大核心要素,即ESG投资的精髓,未来依然会成为投资的风口。


    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年代,真正的共享经济时代即将来临。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财视中国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