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与WTO

    2019-01-09 00:00:00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李嘉图 比较优势 自由贸易 WTO


    文 | 古书生   
    来源 | 领遇APP   

    【作者简介】古书生,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 MBA。曾经在基金、证券、私募等行业工作,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工作超过 10 年。



    大卫·李嘉图,英国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成为上议院议员。在《中期选举》一文中,笔者提到过,英国上议院对应美国参议院,都是“贵族议院”。

    两者区别在于,美国议员由选举产生并有6年任期,英国议员由国王提名具备一定爵位的人担任并且是终身制。英国上议院中有一半是皇权、神权和贵族的代表,另一半才是平民的代表。理论上讲,英国上议员更难获取,也更有份量。可见,在生前,李嘉图已经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李嘉图继承和扩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发展出“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后来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基于此,后人真的建立了自由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这可能是李嘉图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以中国和美国的开放交易为例,情景一:假定美国制造一个芯片需要10个生产要素(含人力、资本、时间等),中国制造一个芯片需要100个生产要素;美国制造一个玩具需要10个生产要素,中国需要5个生产要素。在这种情景下,美国具备制造芯片的优势,多制造芯片是美国的最优选择;中国具备制造玩具的优势,多制造玩具是中国的最优选择。这种最优选择的结果是,通过交易,两国都可以独立享有更多的芯片和玩具。

    情景二:假定美国制造一个芯片需要10个生产要素,中国需要100个生产要素;美国制造一个玩具需要10个生产要素,中国需要20个生产要素。在这种情景下,美国同时具备制造芯片和玩具的绝对优势,中国该怎么办?什么都不生产?

    加入WTO时,中国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李嘉图认为,美国生产芯片的成本更低,具备相对优势,但生产玩具的成本相对高,处于相对劣势。中国生产玩具的成本相对低,具备相对优势。因此,美国的最优选择是只生产芯片,而不是同时生产芯片和玩具;中国的最优选择是生产玩具,而不是什么都不生产。

    这样分工的好处是:一,中美两国可以生产更多的芯片和玩具;二,美国可以用芯片换取更多的玩具,中国可以用玩具换更多的芯片,两国都可以独立享有更多的芯片和玩具。

    “比较优势”理论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战后,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首次提出了建立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设想。1947年,美国发起并拟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1994年,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决定正式成立WTO。

    WTO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运作,与关贸总协定共存一年后取代之。WTO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一经成立,WTO就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并称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截止2017年底,已经有16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WTO成员国(统称,也含地区),成员国之间贸易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98%,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WTO对全球贸易发展起到了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遏制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自由贸易大发展。WTO在反倾销、反补贴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出规定,为自由贸易奠定基础;再通过一系列协议降低全球范围内的关税水平,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如下图所示,关贸总协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从1980年2.03万亿美元发展为1994年的4.33万亿,终值为初始值的2.1倍。成立WTO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从1994年的4.33万亿美元发展为2017年的17.71万亿美元,终值为初始值的4.1倍,自由贸易发展提速一倍。



    二,提供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贸易体系稳定。WTO成立后的前两年,受理贸易争端62起,相当于关贸总协定50年时间里受理数量的1/4。在判决生效后,绝大多数的判决得以执行,贸易争端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贸易体系保持稳定。WTO曾于2003年推翻了美国提出的钢铁关税,这一事项可以作为WTO发挥作用的一个参考。
    三,转变全球竞争方式,优化商业环境。1,在WTO的推动下,单一竞争让位于综合竞争。成员国除了关注商品贸易,还关注服务贸易、投资资金和知识产权等。2,粗放竞争让位于集约竞争。单纯拼价格、拼优惠的时代一去不返,如何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成了WTO成员国的共识。

    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后,中国迎来了对外开放、外贸出口和GDP增长的新篇章。



    如上图所示,加入WTO后,中国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66千亿美元攀升至2017年的2.26万亿美元,终值为初始值的8.5倍;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从2001年的4.3%攀升至2017年的12.78%,终值为初始值的2.97倍,2015年的峰值为13.76%。



    如上图所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199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阴晴不定,巨幅波动;1992年以后,增速平稳下降,从1992年的14.20%下降到2001年的8.3%,其中1999年创下7.7%的阶段性低点;加入WTO后,GDP增长再次迎来高速发展期,从2001年的8.3%一路猛涨至2007年的14.2%。

    加入WTO后,中国GDP总量从2001年的10.86万亿人民币增长为2017年的78.58万亿。历时16年,终值为初始值的7.2倍。



    人均GDP增速和GDP总量增速呈现了同步的趋势:改革开放至1992年,巨幅波动;1992年至2001年,逐步下滑;2001年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增速再次腾飞。

    加入WTO后,人均GDP从2001年的8717元增长至2017年的59660元。历时16年,终值为初始值的6.8倍。

    由上述数据可知,全球国家都享受了WTO带来的自由贸易红利,中国更是迎来了对外开放和GDP发展的新高潮。

    在全球分享自由贸易红利的时候,美国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甚至威胁到了自由贸易体系的安危。

    2017年12月,特朗普竞选班子的宣传总长班农发表了演讲《中国摘走了自由市场的花朵,却让美国走向了衰败》。莱特希泽在《对过去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作用的评估》中认为,中国加入WTO后,美国的经济利益未能实现,来自中国的贸易赤字持续增加,制造业岗位加速流失。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致命影响。

    班农和莱特希泽阐述的中美实力相对变化的确是事实。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影响力相对下降,尤其是在2001年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把中国腾飞解读为美国衰败的原因,这也太肤浅了,但没办法,他们的老板——总统特朗普就喜欢这个调调。

    2017年,刚刚就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祭出“美国优先”的利剑,剑指自由贸易,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威胁要退出WTO。8月,受特朗普指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对中国的“301调查”。

    2018年3月,基于“301调查”报告,特朗普对从中国进口的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当天,中国愤而反击。

    中美案例只是缩影,全球范围内,亦是如此。


    李嘉图种下自由贸易的种子,经过近2个世纪的发芽与成长,终于通过WTO开出了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美丽花朵。而今,这朵自由之花岌岌可危。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领遇对文章内容不具任何立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小蒹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