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衍生品路在何方?

    2019-02-18 00:00:00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衍生品投资

    文 | 涂宏   

    来源 | 领遇APP


    【作者简介】涂宏,现任交通银行业务总监(同业与市场业务板块),曾任交通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总行国际部副总经理、总经理,交通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总裁等职位。涂总监具有近30年的金融市场业务工作经验,及7年的海外工作经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革具有深刻理解和认识。



    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逐渐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从历史上美日贸易摩擦的前车之鉴来看,贸易摩擦爆发后,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显现,进而对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就我国现状来看,金融改革尚在逐步推进,金融业发展中还面临着较多问题,难免受到经贸摩擦的波及。

    就目前而言,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外贸、投资、就业和经济预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去年12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我国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明确了重点通过稳定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应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思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我国宏观政策将注重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能够为金融市场营造相对宽松的利率环境。

    另外,我国货币政策正在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随着利率走廊机制的形成,在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强化价格传导机制的政策导向下,金融市场利率在一定区间内的波动将有所加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更加复杂。

    利率市场化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加剧了利率波动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治理架构,根据宏观审慎监管、资本补充能力以及核心负债基础做好资产负债配置,科学计量利率风险,并探索如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利率风险。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建议尽快完善以下工作:

    首先,FTP机制是连接银行外部定价和内部资金体系的重要枢纽,建立适应市场化、科学的FTP机制,是银行有效管理资产负债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利率“双轨并一轨”,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也在从存贷款、金融市场两条FTP曲线并行,逐步向构建统一的FTP曲线转变,如何选择市场化利率曲线、怎样确定市场化利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权重,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如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在博鳌论坛上所提到的,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各项业务之间市场化程度和外部价格弹性不同,在统一的FTP曲线基础上,如何建立差异化的FTP定价机制,也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银行建立FTP体系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利率风险管理,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承担了考核功能,部门之间的考核博弈容易造成内部定价扭曲,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情况下,亟需真正按照边际成本收益构建FTP曲线,建立更加公允高效的内部资金交易市场。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是重新定价风险,随着利率波动加剧,基差风险、收益曲线风险以及选择权风险也有所表现,客观上要求银行在现有的资产负债缺口管理的基础上,利用衍生品交易等更丰富的手段来管理利率风险。目前,银行可参与利率互换、标准债券远期、远期利率协议等利率衍生品,尚不能开展国债期货交易。与成熟的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此外,利率波动加剧提升了客户规避利率风险需求,为银行发展代客交易带来机会。银行可以与企业开展代客衍生交易,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嵌入衍生交易的融资协议,比如,在向客户提供浮动利率贷款的同时开展利率互换,并在市场上平盘,既帮助客户锁定融资成本,也降低了银行自身的风险敞口。从国际经验来看,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银行业趋向缩减基于投资交易目的的自营交易,转向更多地从客户需求出发、设计并推广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代客类衍生品。



    国债期货交易中商业银行应做好哪些准备?

    目前证监会正在持续推进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银行持有超过60%的国债,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对于国债期货市场建设以及联通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健全利率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从银行自身利率风险管理角度看,目前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场外工具受制于询价交易机制,透明度低、流动性差;国债期货作为场内竞价交易工具,具有标准化、高流动性、透明度高的特点,对银行来说,可以与场外衍生品一并成为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以中金所结算会员身份参与,要提前对接中金所建立结算系统,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综合能力较强的银行;另外也可以选择作为期货公司代理客户参与交易,这类模式更适合初期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大多数机构。

    其次,国债期货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特点,要在监管部门相关制度规范框架下,建立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研发交易系统,保障交易的稳健性。

    第三,加强专业的交易和风控人员队伍建设,并配套更加市场化的薪酬机制。

    国债期货交易作为场内衍生品,以交易所作为清算中间方,银行参与交易的信用风险有所缓释,重点是严格防范操作风险管理,要通过系统的硬约束控制杠杆率;同时,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市场走势研判。

    国内衍生品市场存在不足

    国债期货只是衍生品市场中的一个小类,随着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金融衍生品交易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衍生品的代理业务。但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场内场外发展不均衡。我国基本形成了金融衍生品以场外为主、商品衍生品以场内为主的格局,这与国际市场场内以利率、汇率衍生品为主不同。目前,我国利率期货、外汇期货与期权等主流场内衍生品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更加灵活便捷的大宗商品衍生品场外交易发展不足。

    二是衍生交易工具需进一步丰富。近年我国推出了原油、铁矿石等期货品种,但商品期货主要集中在基本金属、农产品及化工产品等50多个品种,与全球260多个商品期货品种相比有较大差距;金融衍生品以场外为主,场内交易推出了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以及5年、10年期国债期货,交易品种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信用衍生品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还不大,特别是金融期货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015年以前,股指期货交易规模一度超过商品期货,但2016年以后受资本市场波动和政策影响,规模大幅萎缩。

    我国发展衍生品市场,既要发挥衍生品在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对国外过度投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经验教训引以为戒。

    围绕我国衍生品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有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央对手方净额清算制度,推动场外衍生品标准化和集中清算。加强交易系统、清算系统、结算系统和监管机构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传递,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二是在完善基础设施、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市场扩容,多渠道推动利率、汇率、信用、商品及股权等衍生品市场建设,鼓励新兴产品创新。

    三是拓宽参与主体类型,并根据资金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对参与主体准入资格、交易方向和内容进行分层管理。有序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特定品种商品期货交易。

    四是夯实监管制度基础。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并重,加强一委一行两会协调和信息共享,发挥交易商协会等自律组织规范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统一的衍生品交易制度框架。紧密跟进衍生品市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程,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跨境合作的一致性。



    衍生品市场的独特优势

    衍生品的重要功能包括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对于推动金融市场良性发展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是价格发现功能。相对于基础资产交易,衍生品交易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交易更加灵活,有利于价格发现;另外,相对于一对一的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一般采用场内集中竞价,形成的期货价格能够最广泛地反映市场供求信息,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现货价格。比如,我国铜、锌、铁矿石等工业品以及大豆、棉花、白糖等农产品期货价格日益成为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这两年推出的上海金、原油期货等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也是希望发挥衍生品价格发现功能,打造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

    其次,是风险管理功能。企业既可以通过利率、汇率、商品衍生品交易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也可以通过信用衍生品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比如近期我国鼓励通过CRMW等信用衍生品交易减低民营经济债务融资成本。另外,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衍生交易进行利率、信用风险管理。

    另外,衍生品市场建设也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健全金融市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联通,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向债券市场利率传导,进而形成连续的收益率曲线,对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形成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未来衍生品市场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

    未来,对于场内衍生交易,要重点防范操作风险,通过强化系统建设降低业务连续性风险,同时加强形势研判、做好利率风险管理。对于场外衍生交易,要防范交易违约信用风险,一旦因机构违约造成流动性恐慌,可能促发系统性风险,这方面,应对08年金融危机中因过度投机引发系统性风险引以为戒。08年以来,G20主导建立了场外衍生品监管体系,国际社会基本达成共识,即,通过提升交易的透明度、推动场外衍生品标准化和集中清算,将可能发生的交易违约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风险交叉传染。我国在2009年成立上海清算所,为银行间市场提供以中央对手净额清算为主的本外币清算服务;并建立NAFMII主协议制度,为银行间市场场外交易提供必要的标准,进而起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系统性风险、提升市场效率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领遇对文章内容不具任何立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王维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