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改革 | 周茂华:金融供给侧改革如何破题?

    2019-03-18 16:45:31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金融 供给侧


    文 | 李湛  
    来源 | 领遇   


    【作者简介】周茂华,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毕业后任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经济分析师,七年来,本人除了负责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研究外,也参与利率衍生品及外币债券交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国内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上需要高效率金融服务与之匹配,但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效率偏低、金融体系结构失衡、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能,滋长不规范行为,也导致局部风险集聚。从中长期看,我国金融市场治本之策就是要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有效防范风险,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笔者预计,年内将有一系列重要的金融改革举措落地。 


    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无法有效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需求,国内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民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仅满足于资金存取、支付功能,居民、企业对财富与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快速上升,现阶段国内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无法满足民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投资需求。

    (二)金融服务效率偏低。

    第一,金融行业创新力不足。相对外资机构,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种类与创新方面仍存在不足,金融机构之间普遍存在同业竞争的现象。此外,前几年金融机构更注重规模的扩张,对资产质量不够重视。第二,信贷资源分配不合理。目前信贷资源分配存在失衡问题,据相关数据初步统计,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获得的贷款不到30%,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份额却超过60%。第三,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不足。随着利率市场的推进,金融机构风险识别与定价能力无疑成为机构竞争力的关键,国内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定价机制。

    (三)国内金融体系结构失衡。

    目前国内仍是以银行体系为主体的金融系统,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规模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国内金融体系结构直接影响国内的融资结构,国内商业银行体系信贷融资在国内的融资比重中占比约83%(2018年),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较低,由于这种单一的融资结构,过多的风险向商业银行集中,不利于不同层次的风险与收益匹配,降低了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四)国内监管存短板。

    从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一些互联网金融乱象、局部金融杠杆过度、资金空转套利、金融腐败、影子银行膨胀等问题,较大程度反映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缺位导致局部风险的集聚。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教训之一便是美联储监管缺位。

    (五)国内市场存分割。

    目前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推进,国内各资本市场的联系有所增强,但是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仍不够,这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建议

    (一)推进金融改革与开放

    针对国内金融服务供给现状,继续推进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在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同时,我国需要逐步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引入多元的竞争主体,倒逼国内金融业改革与增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效率。

    (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针对国内金融体系结构问题,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与风险资产进行有效匹配,发挥市场在资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明显增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市与股权市场。



    (三)补齐监管短板

    防范风险是永恒的主题,我国整治金融乱象,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局部金融风险底线,就需要强化金融监管,补齐监管体制短板。同时,努力实现监管成本最小化与监管效能最优化;还要处理好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主要是两个标准:金融创新是否明显脱离实体经济,是否存在集聚系统性风险隐患。

    金融改革展望

    从监管层一系列表态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仍是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在金融领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列为主要任务,这一过程中需要防范金融风险常态化问题,但今年经济也存在较多下行压力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

    (一)推进利率与汇率改革

    国内金融问题,治本之策仍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是重要抓手,预计今年管理层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例如:推进利率并轨,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随着利率市场化完善,国内市场风险定价、政策传导与市场分割问题都将明显改善;人民币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也将发挥重要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二)继续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

    年初以来,监管层批准美国标普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国内银行、保险、证券等对外开放的举措加快落地,从近期监管层透露的信息看,今年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迎来更大力度的扩大和深化,更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政策可期,例如:进一步完善投资便利化措施;扩大互联互通(沪伦通)、基金互认产品范围等。

    (三)补齐监管短板

    由于金融风险传染性强、金融创新模糊部分行业边界等特点,未来金融监管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例如:监管既需要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同时,对于模糊地带又需要有默契、发挥协同监管最大限度避免监管缺位的现象发生。另外,针对国内资本市场违法成本过低、内幕交易、监管套利等方面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

    (四)优化国内金融生态

    银保监会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要研究如何改组改造高风险机构,有的可能会退出市场,有的兼并。”笔者预计,年内有望出清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减少无效金融供给;稳步推进产能过剩、僵尸企业退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五)通过改革创新增强扶持中小企业能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与国内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今年管理层将狠抓金融服务民企“18”条落实,加快完善金融机构激励相容机制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化解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的难题,同时,提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减少信息不对称等,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六)两大资本市场改革举措有望年内落地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科创板制度对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目前相关信息看,年内科创板落地基本没有悬念;另一个资本市场改革大事件是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有望提速,从中长期看,理财子公司将重塑国内资管业,影响深远。

    (七)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金融发展与融合做出了一系列规划,包括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等诸多内容,湾区金融改革方面在今年或有突破,例如: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大湾区金融业的互联互通等。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领遇APP对文章内容不具任何立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竹溪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