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 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

    2014-05-30 17:04:00 来源:财视中国



    ——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邱运平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我想简单的讲几点。 


    第一,目前全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注度非常高,从企业,从政府各方面的层面都是这样的,我们人民币国际化这些初步成果,比如说形成海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也有一些市场,香港、新加坡、台湾,伦敦也有,法兰克福。后面更多的市场在追赶,我到现在没有接待过美国相关的政府,比如说中东这些主要金融市场,他们也非常希望,像迪拜这一类的非常希望在人民币国际化里面起一些作用,这些是在政府层面上的。

     

    在机构层面上关注度也非常高,去年我带一个香港的银行业代表团去拜访上海政府的人民银行,我一看这个代表团的规格,从来没见到过这么高规格的代表团,经管局的总裁带队,各家银行一把手全部到齐。政府跟监管机构的讨论没有一分钟讨论其他的东西,全部讨论都是自贸区跟人民币国际化。这样的关注度,包括我们跟客户的沟通,不管是跟外资企业还是国内的企业,沟通的过程里面,现在几乎很少发现有一次会结束下来可能个把小时或者45分钟到最后没有谈到可以怎么利用人民币政策,怎么利用自贸区,这个关注程度非常高的。回到上海自贸区,这一块大家主要能够利用能够落地的政策,我们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我们看到比较多的。第一就是关注它的集团资金管理,因为刚才张总也说了,实际上关于人民币跨境的相关政策,落地的数量,真正的操作性,我们觉得在这上面问题不是太大。有很多具体的政策,比如说跨国公司利用了自贸区的政策做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做人民币集中收付。集团资金管理这一块目前是大家看的比较多的。另外,利用这个政策体系在自贸区做一个集团的区域中心,或者是做集团的贸易中心,我觉得目前基本上在操作上面还是有很多障碍。第二类在自贸区里面,利用自贸区的投融资功能,这个我们也看到非常多,在投资方面的话尤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这一块,在自贸区这边有一些审批的便利,然后在融资上面,自贸区企业现在也可以直接向境外直接贷款人民币,然后在集团使用。 第三个就是有些行业政策,比如说有些文化类的企业或者服务类、教育类、医疗类,他们在看自贸区这边有没有什么行业的特殊政策能够吸引他们。整体上来讲自贸区这一块,外部感觉好像动静不大,我同意张总的感觉,我们的人员是很忙,因为任何的政策落地,包括具体业务的组织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人员的确是比较忙。这是我第一点想说的。

     

    第二从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跨境来讲,这几年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觉得如果是从阶段性来讲,我个人判断,我觉得人民币的国际化或者是跨境,可以说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比第一个阶段有很明显的深化。第一个阶段我的感觉人民币国际化占主要,就是说我们去执行一些政策,这个政策跟其他的政策之间的协调实际上很不通畅的。现在看到已经落地的政策,我感觉已经有了一个阶段性的跃进。因为我们讲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的领域,国外包括三个大的领域:一个就是利用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现在这个比例上面,刚才讲这个数据我们有争论说哪个数据是一个合理的数据,我们是觉得现在人民币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跨界贸易里面占的比例,比如说已经有10%几的比例。往后货币国际化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日本大概是二十六七,三十以下。我们从10%几,以后要逐渐增长到20%几。这个过程我相信应该会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逐步建设的过程。但是10%几的比例,我感觉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的。

     

    第二个领域就是作为投融资的货币,投融资的货币,举个例子比如说一家公司,如果它要用人民币在海外不管是发人民币债券,还是在海外做一个人民币的贷款。以往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外汇管理的障碍。你集团在国内是很强的,可是你在海外发行公司的主体,相对来说自信肯定不如集团,在原来的外汇管理体制里面,你这类集团不能跨境去提供担保。但是最近外汇管理局对于企业跟金融机构跨境担保有一个实质性的开放。这个开放对于海外融资这一块,对人民币跨境融资会是非常实质性的松绑。作为投资货币也是一样,现在中资公司这些全球的跨境兼并收购以后,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我看到一个数据,在亚洲收购兼并在全球占的比例非常小,大概是40%左右。跟中国有关的跨境收购兼并活动占到亚洲的60%,大家可以推一下,跟中国有关的跨境收购兼并活动,实际上在全球收入兼并的总业务量里面占的比例是非常高。我们最近也看到发改委对跨境的收购,中资公司海外收购这一块也有些实质性的松绑。这些领域的改革,实际上它跟人民币跨境的改革能够配合起来的话,让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信心,我觉得在这个阶段下面,人民币的投融资活动,这一块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我不知道是不是井喷式的发展,从客户反应的角度上来讲,目前在我们下面是非常自信的。

     

    第三个领域作为国家的财富储备、外汇储备的很多货币,当然现在人民币占比还不高,刚刚张局的信息里面也提到,从2013年10月份后因为人民币本身汇率有点缩减的趋势,所以也没有新的货币互换的协议新签订。但是我自己个人非常注意,有一个方面,因为作为外储,它在决定的过程里面,本身你这个货币境内市场的深度、容量,他是会非常关心的。从外储的角度来讲他们非常关心债券市场的发展,我最近也注意到很多地方政府在国内发债,现在在国内提地方市政债的问题提的非比较多。如果说这些讨论到后面都会结出成果,我们的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深度很高的时候,会大大有助于作为储备货币这个功能的发挥。所以我觉得各方面,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从原来讲人民币跨境入境,现在企业的政策也在逐渐的汇集力量,我感觉这个发展,我自己个人来看,我认为还是有阶段性的进展。

     

    第三个方面我想聊一聊,如果说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自己个人觉得这是有两个方面的平衡要注意:第一个因为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的作用,你没有办法发展一个很大的境外市场。但是你在境内没有活动,或者境内市场的深度,境内市场的灵活性不存在。这个发展的话很难的,这个平衡要注意;第二个方面平衡,我觉得还是发展中监管的平衡,这个平衡也非常重要。从目前来看国际化的发展,我觉得大家的态度,还是希望能够发展。我自己个人看,这个过程应该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实际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跟我们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很多改革说是要以市场作为决定性作用。我自己还看了,如果以市场为决定性作用的话,实际上这个改革过程就是一个价格发现的过程,我们刚才谈的利率也好,汇率也好,这些价格发现就是在这些改革当中形成。炒股票大家都有这个感觉,你市场上,现在我们开放了一点点,在市场上有一个价格,不管是汇率还是汇率,但价格的有效性,实际上跟市场的深度,然后跟你的交易量是相关的。如果你交易量很小很小,这个价格是不会有代表性的,我觉得靠不住的。往后我们从方向上面来讲,要是要把整个市场能够做大,然后这些活动什么的,在这里面发现的这个价格,对于我们的整个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会更大。

     

    这里面有一些小点,刚才讲到监管方面,我想提几点。 

     

    1、现在的监管活动要慢慢的从原来比较着重在审批,每一单东西需要做一个审批,你要转到事后对活动量的分析,对信息市场的变化要及时掌握,采用应对,要做这样的一个变化,我也看到很多在监管思路上做这样的变化。

     

    2、在监管上面,我们作为在市场上面运营的机构非常希望,我们需要信任,这是市场主打的自律,这个非常重要。

     

    3、在监管上面,我想提一个成本竞争的概念。因为我们以往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各方面我们谈的比较多的都是香港能够做什么?新加坡做什么?纽约能够做什么?我们也要能做。这是产品或者某些手段你要做好。但是香港能做,新加坡能做,上海也能做,难道就能够让上海变成金融中心吗?从长远来看如果已经过了人家能做你不能做的这个情况,那么你要变成中心的时候,还是需要你是能够以最低成本最有效的做成这些事情。我们在监管包括业界都要考虑,怎么以最低成本、最有效地做成这个事情,这是成本竞争的概念。



    责任编辑:怡宝